眷村,
一個在台灣演進的歷史上不能夠遺忘的一個名詞,
也代表了當時一群從大陸撤退來台軍眷們,
一股凝聚的力量。
一個特殊的群聚方式,
一種獨立的生活型態,
也造就了不一樣的文化。




早在七月初,
一知道這寶島一村要正式公演,
馬上迫不及待召集大隊人馬,
上兩廳院售票系統搶票去了。
除了是表坊的劇作外,
這次加入了電視鬼才王偉忠的點子,
促成了這一次的演出。


好佳在動作夠快,
搶到第一波在國家劇院的場次,
不過沒搶到的沒關係,
在表演當天有宣布了一個好消息,
明年(2009)2月會再進行第三次的加演,
這次再沒搶到,
別怪我沒有事先通知你。

====以下有雷====


整個故事橫跨超過半個世紀,
從當初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,
到最後老兵凋零,
眷村拆毀,
用超過三個小時的時間來講述這麼一大段的故事。
不過中間串接的十分流暢,
不會有突兀或是接不上的情形,
只要順著故事情節發展,
相信都能了解到導演所想要表達的種種過去點滴。

我從來沒住過眷村,
也沒遇過眷村的人,
對我來講,
眷村是十分遙遠的事情,
我唯一能想像的,
大概就是那經濟實惠,口味地道的北方麵點,
這一次透過這場戲,
也讓我對這個文化了解了更多。
不過在嘉義住了六年,
我只記得我去了附近吃了一次牛肉麵,
至於眷村文化,
仍舊一無所知。

剛剛來台的老兵懷抱著反攻大陸的胸懷大志,
對外兩岸情勢緊張對立,
活在不知周遭的人何時會消失的恐懼之中,
也許是為國捐軀,也許是投靠共匪。
對內風聲鶴唳,
思想箝制,
處處留心「小心!匪諜就在你身邊!」。
只能躲在那榕樹底下,
互相打打屁聊聊天,
交換有無。


光陰逝去,
這些軍眷的第二代漸漸成長,
也與眷村外的世界取得更多的接觸,
才發現原來外面世界那麼大,
自己生活的,
不過只是自己建構的一塊私人小天地。

年華老去,
蔣總統經國先生駕崩,
頓時天空風雲變色,
(我記得我媽跟我說過,
 忽然晚上下起傾盆大雨,
 雷電交加。)
似乎也在哀悼著這一代偉人的逝世,
對於眷村的人來說,
他們也知道自己應該是回不去了。

幸運的,
等到政府七零年代開放探親,
能夠回大陸探望相隔半世紀的親人,
不幸的,
只能由自己的子孫來代盡孝道。
而一個家庭兩個世界,
也考驗著這些老兵們的智慧。

布幕已落,
聚即是散,
有形的形體拆除,
無形的思念依舊常存在這些老兵的心中,
對他們而言,
在逃離家園後難得的一個棲身住所,
走過60個年頭,
必然有著濃烈的不捨,
那就拆下那唯一可供紀念的門牌吧!
見證著這一段在寶島一村的日子!

(圖片來源:聯合報)

在戲中參雜著大量的情感,
不管是外省本省人間的適應,
鄰居間的濃厚情誼,
全村一致的集中信念,
親子間的紛爭管教,
為捐軀同袍料理後事,照顧弟妹,
在我的生長環境中似乎很難找到這些蛛絲馬跡。
讓我在看完以後,
實在很嚮往那眷村生活。


超強卡司的演員陣容,
也是這齣劇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,
郎祖筠、萬芳、屈中恆、馮翊綱、宋少卿、那維勳、韋以丞、時一修,
都是國內舞台劇的第一把交椅,
看他們從年輕演到老,
絲絲入扣,
要看到這些大咖齊聚一堂,
實在是要有前世修來的福氣阿!

除了看舞台劇精湛的演出,
另外一個就是道具效果的變化,
以舞台劇來說,
他的景不算多,
但注重許多小細節,
也讓演員在發揮上,
有更充分的空間。

不過我們這一場應該是大人物雲集,
一樓佈滿了新聞媒體的攝影機,
後來散場一看,
原來是郝伯伯跟胡婷婷他爸都來了,
難怪今天戒衛森嚴。
最後散場還送了包子一顆,
可惜是冷凍包子啊!
要是看到十一點,
來個熱騰騰的包子當宵夜
那有多好阿....

今年沒看到,
快去搶明年的票吧!
不看真的會後悔喔!!

表坊官方網站:
http://www.pwshop.co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